科技新基建风向变了,新一代私有云正当时
Posted on 2020-05-16
毫无疑问,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新型基础设施,正在成为驱动中国内需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去年年底,国家还首次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入到内需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序列中去,与轨道交通、市政等物理大基建并列,因此也被外界称之为“科技新基建”。
在“科技新基建”中,可以看到以公有云为主的新型基础设施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成功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整个市场也得以高速的发展。不过,随着消费互联网红利的消失,以大中型企业客户和产业互联网为主的市场又再次成为了整个行业的新焦点。
所以,这也大大助推了新一代私有云市场的热度。但是,和过去的私有云建设不同,新一代的私有云是“云的私有部署”。它既能提供公有云似的消费级体验,又能保障企业客户数据的独立性、私密性和安全性,无疑是更接近数据、更经济、更安全,又能够承载新一代应用、保护客户已有投资的最佳选择。
正如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在该公司今年5月底发布新一代私有云产品ECS企业云时所言:“随着新一代私有云的崛起,将带给整个云计算市场无限的可能,这也是云计算大时代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新一代私有云崛起正当时
我们知道,随着企业业务类型的日益多元化,企业需要多种云环境并存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单一的公有云或者传统的私有云服务,其实都很难满足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所有工作负载和业务创新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新一代私有云正在成为了众多大中型企业在基础设施选型时重新考量的新标准,我们可以从三维度来做观察:
第一,在客户需求方面,大中型企业现有的IT基础设施架构,让他们很难“一步上公有云”,这也决定了新一代私有云会成为众多企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采用云服务的主流模式。
特别是对于金融、通信等重点行业的客户而言,出于对客户资金、信息安全,以及对行业监管要求的考虑,其运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绝不能存在任何潜在风险因素,但现阶段的公有云实际上是无法满足这些关键行业对安全稳定性的苛刻要求,一味强调向公有云转型一定会“得不偿失”。
来自IDC的数据从一个侧面也证实了这一现象,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的私有云IT基础设施架构市场的相关支出就增长了49.2%,同时过去6年中国在这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更是远高于全球市场,预测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私有云IT基础架构市场。
第二,在市场现状方面,无论是传统的私有云还是公有云厂商的专有云,同样也很难满足大中型企业的具体需求。
一方面,传统私有云的定制化虽然满足了行业企业客户复杂的IT环境和利旧的需求,但存在碎片化、不可进化的问题,也无法达到公有云启用便捷、功能不断进化、统一运维、按需付费的消费级体验,成为传统私有云规模化增长的掣肘。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国内外公有云巨头也纷纷推出面向私有云市场的专有云产品,如AWS Outposts、微软Azure Stack以及阿里云Apsara Stack等,但其设计思路是以公有云为核心,其价值更多在于公有云服务在防火墙内的延伸,其初衷是“将数据迁移到中心云上”,这显然不适合,也难以匹配企业希望“将云移动到数据上”的最终目标。
第三,在未来增速方面,根据知名咨询机构wikibon的研究显示,全球真正私有云(新一代私有云)市场将实现CAGR 29.2%的强劲增长,在2019年超过510亿美元,在2024年以1860美元首次超出公有云1760亿美元的市场总和,此后将以高增速完成超越。
不仅如此,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9年公有云IaaS&PaaS市场预计为583亿美元,可见已被wikibon预测的2019年新一代私有云市场510亿美元逼近,继续对比双方报告会发现,2020年真正私有云和公有云IaaS&PaaS就会首次达到729亿美元的相同规模,同样也实现了持续超越。
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客户需求,还是市场现状,乃至未来增长看,新一代私有云的崛起和爆发已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
新一代私有云的三大特点
那么,新一代私有云究竟有何特点,特别是和传统的私有云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它又为大中型企业客户带来了哪些新的价值呢?
首先,从业务能力支撑上看,新一代私有云能够承载Cloud、Mobile、IoT、BigData、AI等新一代企业级应用。同时,基于开源PaaS为主的生态,通过Kubernetes构建跨公有云/私有云的可共享PaaS,使得新一代私有云支撑更为丰富的应用;此外,企业客户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云上开发新的PaaS,应用于特定场景和适用行业。
陈喜伦表示,过去传统私有云项目难以落地,最主要的原因是交付慢和运维困难,特别是传统私有云在过去往往是由很多厂商用很多产品拼凑在一起解决IaaS需求,由此导致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云管等出现了严重的割裂,而这样拼凑在一起的私有云系统,不仅运维困难,也影响了客户的体验。但随着超融合系统的成熟,以及在PaaS层形成了Kubernetes为主导的局面,这都为新一代私有云的业务支撑能力和丰富更多业务应用带了“质”的飞跃,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从产品交付方式上看,通过云平台的微服务化和一体化设计,新一代私有云能够为企业用户带来公有云似的消费级体验,不仅从交付、运维、升级都可以实现“交钥匙工程”,也使得新一代私有云按需付费的云服务模式得以实现,真正从云软件时代进入云服务的时代。
换句话说,通过把计算、存储和网络等IaaS计算资源实现SaaS化的交付,这样企业客户就不仅能按照超融合的方式进行全对称分布式的软硬一体化交付,同时也能在通过私有云纯软件产品形式横向打通多节点之间计算、存储和网络三个层面的资源池化与自动化,让企业客户在一个企业云门户就可以按资源需求完成部署。
陈喜伦举例说:“这相当于从传统铁路时代进入高铁时代,从传统汽车时代进入特斯拉时代,换了底座、换了新的流水线,让IaaS能够不断升级,让应用不停机就可以平滑更新。所以,新一代私有云有和公有云一样都是可进化的IaaS,这样就能够让用户在多云环境下管理IaaS,并享受一样的PaaS服务,这才是私有云的未来,也是其能够不断成长的关键所在。”
热门文章Top10
- EasyStack位列2018 OpenStack用户调研报告全球前三甲
- 金融云案例:EasyStack助兴业数金构建首个OpenStack金融行业云
- 证券私有云平台实战经验分享:海通证券金融云思考与实践
- 证券私有云案例:做科技型券商,EasyStack助光大证券构建私有云平台
- 江苏农信携手易捷行云,打造业内规模最大的农信开源云平台
- 制造私有云案例:EasyStack超融合助力可口可乐装瓶作业系统稳健升级
- 金融私有云案例| 新一代私有云OTA式赋能台州银行商业创新
- 能源云平台案例:EasyStack助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构建信息化云平台
- 证券私有云案例:借力EasyStack易捷行云中山证券构建首个OpenStack证券生产云
- 银行金融云平台案例:EasyStack易捷行云助人民银行构建新一代征信系统生产环境云平台